本项目研究为河南省高校跨专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以引导和推进高等学校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多学科、多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全面提升河南省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促进河南省人才培养与本科教育的良性互动。成果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在知识融合进一步加快的时代,专一学科、专一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而能够打破学科桎梏的学科交叉教学模式,更符合未来复合型人才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等成长规律,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这正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人才培养核心理念的真实体现。
学科交叉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和关键途径。通过学科、专业的交叉,培养本科复合型人才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基本共识。从人才培养角度讲,交叉学科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要义。从教育体系看,交叉融合成为促进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新的活跃点。现代科学和技术由高度分化向高度综合转变,对具有跨学科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产生需求,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越来越成为高等工程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新工科的发展推动学科、技术和产业交叉汇聚,从某种程度上将重塑科学范式、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形态。当代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增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是,既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深厚的道德修养,还需具备突出的实践能力。教育部高等学校新工科行动计划,凸显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新历史时期要进一步优化高校的学科交叉和科技创新领域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并且推进高校交叉学科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问题解决。
本项目通过多途径交叉培养方案的实施,利用交叉课程体系、双学位、产学研协同育人等手段,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地方院校学生交叉培养的教育教学机制,为地方院校高等教育实施交叉培养探寻最优发展路径。
实施范围和受益面:项目已在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黄淮学院、郑州经贸学院实施,受益学生为四所高校的在校生,并逐步辐射至河南省其他高校。